中科院已开始对俄美卫星碎片进行搜索捕获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中科院已开始对俄美卫星碎片进行搜索捕获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9-02-13 查看: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长印2月12日表示,由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中科院观测网已开始实施对这次俄美卫星碰撞产生的碎片搜索捕获,并将密切关注这些碎片对中国在用卫星的影响。

  赵长印说,此次卫星碰撞发生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上空,不在国内现有观测站的观测空域,因此国内观测网未监测到碰撞时刻的情况,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中科院观测网已开始实施对这次碰撞产生的碎片搜索捕获,并将密切关注这些碎片对中国在用卫星的影响。

  他说,估计这次碰撞事件将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将会散布在碰撞发生的高度为主的上下较大范围内,因此除了对运行在碰撞高度的应用卫星增加碰撞危险外,也会对其它的高度的卫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空间物体间发生类似碰撞事件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另外,中国科学院空间碎片专家则表示,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可能对中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产生影响。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碎片行动计划顾问都亨说,俄美2颗卫星碰撞事故发生在距地约790公里处,碰撞后产生的碎片云会对轨道高度在700公里到900公里范围内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产生较大影响。这个轨道高度内有许多应用卫星,包括中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资源一号等对地观测卫星。

  发生碰撞的“铱星33”是美国1997年9月14日发射的通信卫星,碰撞前轨道高度约780公里,倾角86度,重约560公斤,提供商用通信服务;“宇宙2251”是俄罗斯1993年6月16日发射的通信卫星,轨道高度约790公里,倾角74度,重约一吨,已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