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深港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

来源: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23-10-08 查看: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行政服务大厅。资料图片

陈福荣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本部)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镜中心操作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工作。资料图片

  【大湾观察】

  “河套真是科研创业的天堂!”在9月9日首届河套创客日暨2023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深圳)决赛成果展上,深圳市渐近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腾昊激动地说:“我们决心尽快把公司迁到河套!”

  黄腾昊口中的“河套”,正是位于深圳中部、联结香港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放眼望去,蜿蜒的深圳河穿越其中缓缓流淌,南为香港园区,北为深圳园区。这片总面积3.89平方公里的园区,宛若粤港澳大湾区的画龙点睛之处,在南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河套合作区的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未来的河套,将是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乘风而行,顺势而为。每个清晨,都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创业者、企业家步履匆匆汇聚于此。他们来自深港两地,迎着朝阳,在这片小小的园区里逐梦而行,奋力书写科创这篇大文章。

  便利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振奋人心!”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听到《规划》出台的消息后,喜气洋洋地对记者说。香港科技大学是首批入驻河套的港校,过去短短3年,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已经布局了材料科学、可持续发展、生物科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16家实验室,目前在孵化的企业中,有40家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融资金额11.5亿元,并有10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创新取得成果和转化的速度之快,令许多来此创业的校友连连惊叹。”高凌云说。

  选题征集制、同行评议制、政企联动制、项目经理制、团队揭榜制……这些新鲜的制度,正是近年来河套合作区聚焦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一系列自主探索。这些制度创新,围绕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从制度层面扫除制约深港协同创新的障碍,也为河套合作区引来了更多优秀的科创资源。而《规划》的出台,更是为深港合作科技创新按下了“加速键”。

  如今,除香港科技大学之外,香港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也纷至沓来,力图打开一片新天地——截至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吸引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落地,并设有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质推进和已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与港方园区共同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初步形成了六大科创产业集群。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这是河套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所提出的“五流四制”政策框架体系,目前正积极争取在河套推进先行先试。据了解,河套将对特定封闭区域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免征在深圳园区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这无疑又将促进一批物资、信息、技术、数据、香港及国际人才等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让科技创新规则接轨国际

  “用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贷款,对于初创团队来说特别友好!”何耀威作为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始创成员之一,十分了解科创企业在成长初期的艰难,“科创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河套除了提供许多服务性质的帮助外,更在贷款和补贴政策上实打实地缓解创业的资金问题。”

  在河套,像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一样的科技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深港两地资金募集,还能依托香港链接国际金融资源。这进一步拓宽了境外资金便利跨境的渠道,也为解决初创型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国家落子河套,下的是‘先行先试’这一盘大棋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告诉记者,从《规划》来看,河套的定位应当是高水平开放、有效管理的先导区,从而让科研机制融合创新、接轨国际。

  “将香港基础科研和国际化的比较优势与深圳应用技术转化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吸引国际高端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可复制经验。”郑永年认为,未来的河套,不仅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变得越来越便利,深港两地在法制、科研体制、创新机制等领域的融合也将更加深入。

  近期,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也在河套正式开园,这是香港科学园在内地设立的首个分园,也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这一消息让何耀威兴奋不已:“香港科学园在河套开了分园,更方便我们获取香港那边的第一手信息了。”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我前两天还和同事说,幸亏我们来河套来得早,现在想要入驻的人可比当时多多了!”谈起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入驻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经过,院长陈福荣不由得笑了起来。

  2020年4月,在福田区政府的邀请下,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在河套合作区内成立,其中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由著名电子显微镜专家陈福荣带领,成功制造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镜,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长期垄断。

  “福田研究院下属的4个研究部都属于物质科学类,是未来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物质科学类的创新不能只是在实验室里,我们要测试,要有中试转化,最后要在产业里普及应用。”现在,香港城市大学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已经在深圳建立起了一套中试转化流程,基础研究创新完成之后,可以在中试线进行产业化前的小规模试验,还可以在深圳找到相关产业推进其正式落地、进入市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需要打通各要素流通、各主体合作的限制,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让技术创新的成果不出湾区就可以落地。陈福荣谈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成果中试转化,需要实现各要素的最佳配置。

  “从香港城市大学在九龙塘的校园出发,抵达福田研究院只需要一个小时。以前我和其他人说,福田研究院可以叫‘九龙塘北’。现在我觉得,九龙塘也可以叫‘福田南’!”陈福荣的玩笑话,实际上也是深港两地关系密切和交流频繁的生动体现。

  如今,迎来《规划》的河套合作区,正进一步缩短深港两地科技交流合作的距离,推动开放创新和协同发展、推动更大范围有效配置资源、推动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迈上谋划开放布局、科技协同创新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