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加大资源投入,形成“创新攻势”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广东清远:加大资源投入,形成“创新攻势”

来源: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23-08-08 查看:

  7月31日,是2023年“创新清远”科学技术奖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书及附件等纸质材料提交的最后一天。许多申报单位积极参与,提前就把材料递交到评选办公室。

  “创新清远”科学技术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源于清远创新氛围越来越浓。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建设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先行市和粤北生态发展区科技创新示范市目标,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如今,这座被称为“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交出了精彩答卷——2021年,该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1.76亿元,占GDP比重达1.08%,首次突破1%;2022年,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分别跃居全省、粤东西北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均排名粤东西北地区第2位,打造出有力的创新阵容,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攻势”。

  经费投入强度提高的秘诀

  位于清远市清新区的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导公司),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且唯一的稀散金属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

  能坐上“头把交椅”,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稀散金属难以形成独立的具有单独开采价值的稀散金属矿床,往往伴生于其他大型金属矿,开采难度较大。由于相关产业链不成熟、市场配套不完善,中小企业在其中发展也明显受限。”先导公司科技项目部经理滕飞说。

  对此,先导公司从创新入手,不断开拓产学研路线,在赛道选择方面,先导公司并没有单押某个技术路线,未来的新能源行业也不会由某一种技术统揽天下,面对新旧能源的多元化变革,公司的策略是布局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灵活调整,取得很多新突破。

  如今,先导公司薄膜已成为国内首家交付G4.5代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首家实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用ITO靶、国内唯一一家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的生产商,其ITO靶材出货量更是实现了全球第一。

  滕飞透露,2020至2022年,先导公司科研经费投入年增长率达到50%以上。先导公司持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正是清远的真实写照。去年底,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公报,清远市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居粤东西北第二位。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R&D经费投入强度为何能突破1%?

  “我们广泛引进科技基础资源,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稳步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清远市科技局局长余爱国介绍,清远市提高“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科技财政总量投入,合理规划科研资金投入,借助财政资金的撬动社会其他类型资金投入,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科研资金保障。

  此外,该市引导大湾区内的金融实体在清远市建立支行或分支机构,对新兴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予以一定的金融支持和风险补偿。积极引进一批发展良好的科技企业、知名龙头企业来清远参与科技研发;鼓励企业承担、对接大湾区等国内科技发展先进地区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共同在核心技术上进行科研攻关等。

  创新平台聚集的窍门

  华南理工大学清远协同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成立于2018年12月,是由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引进华南理工大学,双方共建的校地合作创新平台。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探索出了成果转化运营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实现产业快速发展。

  平台副总经理陈之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材料作为清远市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清远新材料企业,我们搭建了新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引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联合企业攻克制约清远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平台累计开展关键技术难题攻关26项。

  目前平台已引进项目18个,其中创新团队项目9个,已实现产业化项目6个,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产业化阶段项目4个,正积极引进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团队项目3个。平台目前拥有全职研发、检测和运营人员15人,其中博士2人。柔性引进专家教授42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6名。累计为行业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20人。

  清远市科技局深刻认识到创新平台的重要性,以优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抓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为此,清远积极推动中山大学医学创新园等大科学装置破土动工的同时,在制造业领域精准发力,引导企业申报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在农业领域推动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该市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8家,数量跃居全省首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143家,排名粤东西北第2位;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7家,跃居粤东西北第一;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3%。

  高企量质齐升的策略

  近日,广东埃力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力生)“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正式签约。

  埃力生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气凝胶及气凝胶绝热材料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被使用在北京冬奥会标志性速滑馆屋面系统以及曲面幕墙系统中,为场馆“保温”。

  该公司技术部经理助理赵真真介绍,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核心产品成功跻身多家世界500强供应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领域。

  从初创企业到国家高企,从默默无闻到领军企业,埃力生的发展,也是清远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近年来,清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广深科技走廊,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高质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据统计,3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达25亿元以上。

  2008年至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加约30家。2021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逆势增长,共增加144家,年均增加72家,年均增量翻倍,成功助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达514家,创历史新高。

  不只是数量有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也实现突破。清远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90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40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4.6%,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资源有限,推动科技创新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只要心怀国之大者,发挥自身优势,久久为功,就能在创新之路上有积累、有收获。”余爱国透露,清远正在积极推动相关大科学装置的落地,提升清远创新能级。